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要闻

吴六政同志参加抗震救灾先进事迹


返回列表> >
373

2008年5月15日深夜,吴六政同志接到通知:要求他16日早晨8点准时到达因5.12地震受损严重的映秀镇,参与道路抢通工作。作为四川交通行业道桥方面的专家,吴六政同志此次的工作主要是协助指挥四川路桥集团和华川公司打通寿江大桥至映秀段的道路。上级要求务必于16日晚上12点前打通这段约13公里的道路。接到任务后,吴六政同志内心非常激动。地震发生后,看到无数道路被阻、被毁,作为一名交通人,那份特有的责任感时刻催促着他,要到灾区去!要为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接到这个任务,吴六政同志感到终于有机会到前线去为抢通生命线出一份力了!16日,凌晨5点他就起床了,6点钟从成都出发。到达映秀镇阿坝铝厂后,他立即投入抢通工作。第一步是沿线查看道路受损情况。所到之处,道路、桥梁的损坏程度远远超出他的想象。通过约三个小时的踏勘,工作组决定把抢通的重点放在已经被废弃的老213线上。这段路长约4公里,大的塌方有2处。一处长约80米,塌方量约2000立方;另一处长约200米,塌方量约6000立方,原路基已被地震引起的泥石流冲毁。抢修现场,虽然已集结四只施工队伍,多台设备,但只有一台在工作,其它机具因作业面狭窄无法上前作业。这时已是下午两点半了,离要求抢通的时间还剩不到十个小时。看到这一情况,吴六政同志非常着急。他不顾危险,冒着不断发生的余震和山上滚落的石头,爬上了塌方体。经过仔细勘查,他认为可以先挖一条机具通道,让更多的机械设备过去,在下一工点及本工点开展多点同时作业,这样能加快进度,确保按时完成任务。他赶忙把这一想法告诉了正在2公里以外查看另一工点的交通部翁孟勇副部长和省交通厅高烽厅长。翁部长和高厅长火速赶往现场,在他们的统一协调指挥下,30分钟后四台机具同时开进了另外的作业面开始工作,抢通进度大大加快。此时,吴六政同志又来到了下一个更为艰巨复杂的工点。这个工点不仅塌方量更大,而且原来的路基已被冲毁,坡体极不稳定,余震发生时常伴有滚石。这是打通映秀生命线最后,也是最难、最关键的工程。为了进一步摸清前面的情况,吴六政同志决定徒步沿映秀方向向前查看。走到百花大桥时,他发现百花大桥都江堰一岸桥头与老213线之间有一段连接道路保存较好,未被损坏。如果能够打通这一段绕坝公路,其保通能力会比老213线强,能给抢通和保通提供更好的条件。于是,他立即返回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交通厅高厅长。高厅长听后也很高兴,但是很严肃的问道:上面的桥还能用吗?为了准确回答这个问题,吴六政同志几乎想都没想,立即沿着接近65度的塌方坡体,手脚并用地爬了上去。在那一刻,他的心中早已忘记了什么是“危险”,什么叫“不可能”,只想着怎么能更快的勘查清楚情况,怎么能提出更好的抢通方案。来到桥上,在检查桥梁时,不断又有飞石落下,而吴六政同志身上没有任何防护装备。100多米的桥,就是100多米的生死关,但他根本无暇顾及。经过勘查,他初步判定桥梁上下部经过局部加固便可通行。在老213线抢通后,必须马上打通这一段绕坝公路,可以为整个路段的抢通和保通提供有力的支持。

都江堰至映秀段的道路抢通后,吴六政同志又接着去了广元青川、绵阳江油、平武、安县、德阳绵竹、什仿等重灾区,为这些地方的道路抢通和桥梁初步诊断提供技术支持,并对道路保通过程中各带病构造物的加固和限载限速等措施提出专家咨询意见。

5月23日,吴六政同志又为因地震停运十天的大件运输处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将地震区的桥梁破坏情况及时告诉他们,并向他们建议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对大件路全线进行初步检查,以便确保大件路的正常运输。

5月24日,出于行业责任感和敏锐性,吴六政同志主动提醒成雅高速公路公司、绕城高速公路公司的工程技术负责人,希望他们进一步检查一些特殊桥梁的安全性,如稳定性较差的独柱墩等。因为成雅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都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干线,也是抗震救灾物资运输的重要生命线。

5月27日德阳交通局主动请吴六政同志提供专家支援,帮助检查在建的广青路和什仿的马井大桥。吴六政同志二话不说,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就来到了现场。他对在建的几座桥分别提出了处理意见和建议,并对什仿至彭州要道上的马井大桥进行了重点诊断。从开裂情况和原桥竣工图纸对比分析,他认为该桥承载能力没有降低或降低有限,建议什仿交通局震后将该桥限载额度从10吨提高到20吨,以保障震灾物资的安全运输。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二十多天了,最初的抢险、抢救阶段已经基本结束,下一阶段的道路抢修和灾后重建工作将更加艰巨和繁重。交通人发扬一贯的务实精神,掸一掸身上的泥土,抹一把晒红的脸庞,继续投入到新的战斗中。6月2日,吴六政同志又接到了绵阳灾后重建规划的任务,现在正在对道路网进行研究咨询。问起他的先进事迹,吴六政同志总是谦虚的笑笑,说没有什么。或许,在他的心里,认为这一切都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无须动员,无须宣传,这一条条道路,一座座桥梁都凝结着他曾经的汗水,为了重建巴蜀大地新的坦途他甘愿奉献一切。

(人事部  吴立旻撰稿)